中国共产党论文_陕甘宁边区科技人才群体考略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文章目录 一、主要来源和群体规模 1. 参加革命较早、从红军队伍里走出来的科技人才 2. 抗战时期从沦陷区、国统区奔赴延安的科技人员 3. 国际友人中的科技专家,如白求恩、柯棣华、
文章目录
一、主要来源和群体规模
1. 参加革命较早、从红军队伍里走出来的科技人才
2. 抗战时期从沦陷区、国统区奔赴延安的科技人员
3. 国际友人中的科技专家,如白求恩、柯棣华、林迈可等
4. 党和军队自己培养的科技人才
二、专业领域与层次结构
1. 工业及军工生产部门
2. 医药卫生部门
3. 农林牧业生产部门
4. 科技教育部门
三、生活状况及社会地位
1. 生活上享受特殊优待,待遇高出一般干部
2. 工作上有职有权,被委以重任
3. 政治上得到信任,普遍被吸收入党
4. 社会上广受尊重,经常受到各类表彰
文章摘要: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科技人才荟萃,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人才群体。其来源包括四部分:从红军队伍里走出来的科技人才,从国统区和沦陷区奔赴延安的科技人才,援华国际友人中的科技专家,以及党和军队自己培养的科技人员。该群体人才数量相当可观,仅高级专家就有数百人。他们主要分布在工业及军工生产、医药卫生、农林牧业生产、科技教育等部门。从学历层次看,既有博士、教授级别的高级专家,又有众多大学或专科学历的科技人员,还有留学归来的精英。在当时的边区,科技人才备受优待,有职有权,政治上得到信任,社会上广受尊重,体现出我党我军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14185/j.cnki.issn1008-2026.2021.06.006
论文分类号:D231;C964.2
文章来源:《卫生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gw.cn/qikandaodu/2021/1111/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