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师要求学校教室卫生让学生负责?家长
许多人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对于老师安排得与此无关的内容则不理解甚至反感,认为影响了学生学习。
其实我国乃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方针”都有“劳动”这一项。通过让学生参与“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使他们将来到社会上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就拿学校让学生承担打扫卫生这一项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将来参加工作后,有整理内务和保持工作环境卫生的习惯。
反观一些大学生或是年轻工作人员,表面虽然也“光鲜亮丽”,但自己屋子里却乱七八糟甚至很肮脏。既不雅观又影响健康还会让领导反感周围人嘲笑,这恐怕就是“劳动”习惯和技能没有养成的原因。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想让我们的孩子成才,学校就应该对我们的孩子进行德、智、体等几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不仅要教会他们书本知识,也要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使他们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经验,更有良好习惯和道德素养。打扫教室卫生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一项基本要求。
劳动既是人的权利也是人的义务,没有任何技能不加学习就会突然掌握,劳动也一样。所以个人认为打扫卫生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培养劳动意识。现在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几乎没有主动劳动的意识,通过分组打扫卫生,教师的引导教育,可以让孩子知道,劳动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伴随一生。
第二,培养责任意识。教室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地方,享受了美好环境的同时,每个人都应该为维护干净整洁的教室尽到自己的责任。一方面,有集体意识,另一方面,打扫之后更珍惜,减少随便乱扔的行为。
第三,体会父母的不易。在家里很多时候父母忽略了劳动教育,爷爷奶奶更是代办包办,甚至大人这边扫他在那边丢。通过劳动,让他知道打扫卫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同时,通过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让孩子对父母有感恩之心。
总之,人要生存,劳动必不可少。任何人都需要在社会中生存,都应该具备基本的生存技能。打扫教室卫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劳动教育,希望更多的父母能放手给孩子机会,也能更多的教会孩子更多的生活技能。
文章来源:《卫生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gw.cn/zonghexinwen/2021/0331/983.html
上一篇:小儿心理卫生,从婴幼儿开始,必须注意小儿心
下一篇:市卫健委开展“卫生三下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