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卫生科技活动周顺利闭幕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7月30日(红沙)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是战略支持建设健康中国。 7月21日至28日,在以“百年回顾、倡导科学自强”为主题的2021上海健康科技活动周期间,一系列互动、参与、体验式的科普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国科学和技术。抗击疫情科技战的创新成果和成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和支持。
7月28日,由上海市科委指导、上海市卫健委主办、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承办的2021上海健康科技周闭幕式暨上海健康大讲堂在上海举行。上海健康促进中心活动现场,幽门螺杆菌“宿敌”——华东医院副院长包志军教授、“物联网医学之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白春学教授、“物联网医学之父”代表传承人“盛世针灸”——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胡志海教授轮番上阵,充满“科技价值”,今年的健康科技活动周圆满落幕.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因其与胃癌的“亲密关系”而走红。其强大的致癌性和易感性让很多人对它产生了畏惧。在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过50%,是胃癌的Ⅰ型致癌物。而且,其耐药性日趋严重,根除失败率不断上升。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是防控的关键。华东医院消化内科与检验科在包志军教授的带领下,历时12年共同完成了“幽门螺杆菌检测关键技术规范、创新与应用”项目,从幽门螺杆菌标准化检测开始,建立多基因分析系统。除优化特殊人群(残胃)诊疗方案外,开展了一系列幽门螺杆菌检测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实现了研究成果的转化。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在国内推广相关幽门螺杆菌。在疾病防治方面,该项目还获得第十九届(2020)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现场,包志军教授介绍了该项目的三大创新,让线上线下的观众对幽门螺杆菌的防治有了全新的、全面的认识。
吸烟是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已知危险因素。 COPD和肺癌已成为吸烟者的第一大健康杀手。早期治疗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在我国,四分之三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处于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对此类患者没有治疗建议。但是,如果患者等待症状出现才开始治疗,其肺功能往往下降到健康人的50%左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白春学教授及其团队基于他开创的“物联网医学”理念,对COPD和肺癌早期诊断的关键技术和智能管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制定了共识指南。有利于同质化管理的物联网。在本次“吸烟相关COPD与肺癌防治——成就当下,受益未来”的专题讲座中,白春雪教授展示了COPD与肺癌早期诊治及健康经济的诊疗效率好处,提醒公众对COPD和肺癌进行早诊断、早发现和早治疗。
经络堪称人的生命线。它维护五脏六腑,是中医之本。盛氏针灸在《黄帝内经》提出的十二经脉基础上,发现了6条新经络,并结合日本针灸师发现的两条经络,形成了独特的盛氏针灸疗法。作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盛氏针灸疗法是上海现代针灸领域的特色项目之一。盛氏针法新增6条新经络,扩大了疾病的治疗范围,失眠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此次胡志海教授做了题为《中医药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的主旨演讲,展现了针灸疗法的独特魅力。 “针灸疗法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常用于治疗失眠症,优点是辨证施治,整体调整,不仅能改善睡眠,还能缓解一些伴随症状。”胡志海教授说:“在盛世针灸诊所,失眠患者占到了总数的60%~70%,当晚就可以看到针灸治疗的效果,原来只有两三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才能保证一个人的睡眠。”晚上,治疗后睡五六个小时。”
< p>当天,2021上海健康科技周线下参观体验活动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举行。市民体验了科技智能人工智能眼科健康筛查服务。文章来源:《卫生研究》 网址: http://www.wsyjgw.cn/zonghexinwen/2021/0806/1706.html